设计公司的老板或是经理人相互交流的时候,经常会说到 “产值”。
“产值”究竟什么意思呢?
百度给的说法是, “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看来这是借鉴了工业企业的数据概念。 “总价值量” 这个概念好难定义,似乎也说不清楚。
我访谈了好几家设计公司的老板或是管理者,问问他们是否计算 “产值”,以及如何计算 “产值”。 得到的结果都是会算 “产值”,但每家说的产值概念都不一样!
总结一下大家谈到的 “产值”,大约有三种认识。
1,最接近百度给出的定义,产值=所有成本+公司想要的利润,也就是设计服务作为产品的价值;
2,合同完成百分比,产值=合同额*完成进度百分比,也可以理解为应收合同额;
3,回款额,产值=合同回款额。
也许可以用三个概念来把设计公司经营状况(产值)说清楚:
A,实际产值;
B,应收金额;
C,实收金额。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对公司而言,实收金额是最有价值的数据,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用A和B的关系来衡量合同价格的准确性,用B和C的关系来衡量项目经理的工作效果。当然,还有人提出,A和C的关系还能看出甲方的靠谱程度。
员工薪酬可以选择以三个概念中的一个加以执行,员工满意度依次递减,同时公司风险依次递减。反之亦然。在有限的访谈中,我感觉国企央企更倾向A或是B来为员工确定薪酬,而民企更多地倾向于C. 用C来确定员工薪酬,简单粗暴,其实质是把公司经营风险转嫁给员工,公司风险最小。当然,用C来观察公司经营状况,也是最简单有效的。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在本文后面直接把 “产值”这个概念,等同于C 实收金额。
设计公司说产值的时候,都会再到用“人均产值”这个概念,原因是更能衡量设计公司的效率。
要研究产值和人均产值,需要数据,一般公司的数据是不好获取的。我们想到一个简单的办法,看看上市公司的数据。所以找到了三家上市或是即将上市设计公司的招股说明书,里面的信息简直是太丰富了(忍不住想要聊八卦,看招股说明书也能八卦的,不信自行百度下载)。这都是公开的信息,直接百度就能找到文件下载。
计算方法很简单,在文件中查找两个数据:1公司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2 公司人数, 这两个数值相除,就可得到这家公司的 “人均产值”。
这三组数值放到一起,还是让我有点吃惊——5000多人的公司跟300多人的公司相比,人均产值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换句话说,把设计公司从300人做到5000人,效率并没有提高???随着人数的增加,对公司总产值的提升是线性的,只有物理反应,没有化学变化。
前面的表格给出的 “人均产值”实际上是 “人均年产值”。说到效率,用 “年”作为单位,似乎颗粒度太粗了。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计算,将 “人均年产值” 换算到 “人均小时产值”和 “人均小时收入”。
具体算法如下:
以40万的人均年产值为例,假定35%作为薪水发放,那么可以推导出设计公司的人均年薪为14万元,按照工作强度不同(以每周工作时间作为计算标准),可以得到在不同的工作强度下,设计师的平均时薪。40小时是标准工作时间,也就是不加班的正常工作时间。但是,现在设计公司哪有不加班的呢?我所知道的业内某著名 “血汗工厂”的标准周工作时间是70小时。
看了没感觉是吧?我有随便找了家家政网站,看了看清洁工的小时薪水。然后把这两组数据放到一起。
有朋友说现在找不到35块钱的清洁工,也有朋友说清洁工的小时收入还要上交给清洁公司一部分。这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两组数据放到一起是为了看清楚现状和逻辑,引起我们的思考。
这里给出我的一些思考,不是结论。
“人均年产值”或是 “人均年收入”这组数据的颗粒度太粗,无法反应事实的真相。把 “年产值”转换为 “小时产值”,更能够考察出公司真正的效率。
设计公司员工的 “时薪”或是说价值已经非常低了,几乎不再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
设计公司只有通过提升效率,才可能留住优秀设计师。
对大多数设计公司的而言,向上竞争很快就会遇到天花板。高单价来保证高利润,只有顶尖少数公司能够做到,且这个丰厚回报市场相当有限。不是每家设计公司都能变成 Aedas 和 Aecom. 向下竞争会直接导致深陷红海。低价,杀价是饮鸠止渴,成本没降低效率没提升,同时员工薪酬已经没有压缩空间了。
剩下的只有一条道路,提高效率。
帮助中小设计公司提高效率,正是Time-cost 一贯努力的方向。我们已经做到通过时间和价值的转换关系,有效地监控人力成本消耗状况。下一步,我们会引入 “产值”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概念,将 “年产值” 分解到 “小时产值”,不只是整个公司的 “小时产值”,还会给出每个项目的 “小时产值”。
Time-Cost 是未来设计公司的基础设施,让我们一起来改变世界。
Powered by time-cost.com